油不得你不明白(下)



   飲食偏差是現代人健康惡化的罪魁禍首,壞油則是飲食偏差的問題核心。所謂「擒賊要擒王」,如果能夠先改善壞油的問題,則現代人健康的問題就好了一大半,這也是我們要來討論好油與壞油的原因。


《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》作者&自然醫學博士
陳俊旭 醫師口述棉花田季刊)沈文慈採訪整理
   油有五大問題:1.氫化2.精製3.氧化是現代食用油的三大問題。此外還有用4.化學溶劑萃取的油和5.含有人工添加物的油。
 什麼是壞油? 
  1. 氫化油:在常溫下是液態的植物油,它不易保存、不耐高溫烹調,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發明人造奶油,把液態的植物油在實驗室經過氫化的手續,變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,然後再加點香料與色素,味道與模樣就跟奶油一樣,當初發明人造奶油,是為了避免奶油、豬油、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,吃多容易造成血管堵塞的缺點和副作用,所以應該改吃植物油,但是氫化的奶油更糟糕,因為氫化裡面的反式脂肪酸是地球上不存在的化學物質,既不會代謝也不易吸收。  反式脂肪酸是健康的頭號殺手,吃多易患心血管阻塞、腦中風、過敏和癌症。一般民眾以為反式脂肪酸不多,其實它隱藏在各種食物之中。加拿大政府健康部門於一九九二年曾經做過實驗,將母奶收集起來化驗,發現其中有高達百分之七點二的成份是反式脂肪酸,這顯示母親吃了很多人造奶油、糕餅或其它氫化油,也難怪那麼多歐美的小朋友 一兩 歲的時候心血管就有問題。
  2. 精製油:這是近一百年以來煉油工業發達之後才有的問題,以前的油根本很少精製。台灣的家庭主婦喜歡大火烹調,油買回來又希望能耐保存,廠商就利用高溫(攝氏兩百六十度)、高壓(兩大氣壓)的精製手續,把油中的水分、雜質甚至味道和顏色全部去除,讓油質變得晶瑩剔透,例如在超市或大賣場販售的純葵花油、純橄欖油,然而油質太純並不好,因為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,油的成份已變質,不再是原始的風貌。精製油雖然耐高溫炒炸,可長時間保存,因為水分雜質去除掉,就不容易敗壞,可以延長使用期限,但是雜質去掉之後更糟糕,因為精製前的那些雜質,正是油的寶貴營養成份。例如橄欖油裡的橄欖多酚是最廣效的營養成份,可以避免心血管阻塞,它只存在於初榨的橄欖油中,精製後就沒有這個營養,橄欖油也失去它的效果。每一種油都有加工的過程,加工越多越不好,很多油精製後又做一些漂白、除味或加防腐劑,油應保持原始濃郁的特殊風味,例如花生油的花生味,橄欖油的橄欖清香,但是市面販售的大豆油、葵花油的味道都不見了。
  3. 氧化的油:油脂在高溫烹調後跟氧結合變質,產生自由基和致癌物質,一旦吃下肚後,就產生破壞作用,傷害血管壁和細胞膜,容易過敏、發炎、心血管疾病、腦中風、癌症或很多慢性疾病。
  4. 用化學溶劑萃取的油:將大豆和玉米洗乾淨、乾燥後切成薄片,泡在汽油、己烷等化學溶劑裡,把這些種子泡在汽油裡面,萃取出種子中的油脂比例就很高,但是這種分餾的過程會殘留己烷或汽油溶劑,難怪市面上那些大豆油可以一大罐賣那樣便宜的價錢,油是蠻貴的,如果它是精華的,用冷壓的方式取得,它的量不大,而且價錢較貴。
  5. 油的其它問題還有添加人工添加物,有些油會有環境的污染原,例如戴奧辛,荷爾蒙、抗生素、殺蟲劑、農藥、化肥、多氯聯苯和DDT,所以我們要注意油的產地以及是否有重金屬的污染。
 辨別好油二步驟 
  • 讀標籤:廠商有沒有誠實標示油是怎麼做的,精製和氫化油不要吃,例如植物性酥油、氫化棕櫚油和人造奶油乳瑪琳都是氫化油。此外還要看它的反式脂肪酸的比例,台灣明年起油脂都要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,美國紐約市政府2006年十二月下令全州餐飲業禁止使用反式脂肪酸。
  • 冷藏:橄欖油如果沒有精製,它會含有很多雜質和水分,放在冰箱冷藏,半小時後就會產生霧狀或塊狀的凝固體,它會從透明的黃綠色或深綠色,凝固成淺綠色有白色顆粒的固體。 
 買對的油 用對的方式烹飪
  每一種油都有它的冒煙點,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,就會開始變質,產生自由基和致癌物質。烹飪時最好不要讓油冒煙,每一種油的冒煙點不同,像是花生油、橄欖油都是攝氏160度、豬油182度、葡萄籽油216度、茶油252度,所以買對的油,要用對的方式烹飪,必需知道烹飪的溫度是幾度?
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684592528225192&set=a.557693890915057.127685.112269112124206&type=1&theater

  若是採取歐美的主流烹調習慣「低溫烹調」,用涼拌或水煮沒有問題,但若是用中火或大火快炒,溫度常常會跳到攝氏
160度以上,煎魚或炸排骨的溫度一定超過一百九十度,所以買到好油,也要用對的方式烹飪。台灣人買的植物油一般都是精製過的,拿精製的油炒菜又多了一道氧化的過程,對身體非常不好,最正確的做法,能確保身體健康的烹調方式是,買未精製的橄欖油、麻油,來做中溫烹煮。
PS:種子油(葵花籽、葡萄籽油等)雖然說是耐高溫,但經過處理之後市面上普遍的這些油都已經是精製過的了,而且加熱就變成氫化油對人體吸收來說是一種負擔喔!(
陳俊旭的更正說明

 那些油是好油?
  用傳統冷壓方法,將油從種子裡壓榨出來,未經精製處理的橄欖油、苦茶油(茶籽油)、葵花油和葡萄籽油是最理想的油,橄欖油中所含的橄欖多酚,是很強的抗氧化劑,含有維他命C、維他命E,而且橄欖多酚能有效預防血管病變。
橄欖油未加工精製過,含有很多營養素,地中海國家的人民吃的油非常多,他們在飲食中使用的油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橄欖油,所以罹患心臟病比例很低。此外低溫冷壓葵花子油也很好;而低溫冷壓葡萄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也很強。
  橄欖油用冷壓最好,把橄欖洗乾淨烘乾,用機器壓出來的油未經過高溫處理,養份沒有改變,能夠吃到油的精華和植物的營養素,例如橄欖油、葵花油和葡萄籽油若是冷壓的話是非常好的油,幾乎等於我們吃新鮮的種子或堅果(花生油或其它堅果油冷壓不錯,但葵花籽及葡萄籽很多都用壞掉的來用)一樣,前提是不能精製,若是能從國外原裝進口最好,但是很多廠商卻是把它大桶大桶進口以後又精製,大賣場賣的橄欖油大多是精製油。
  油脂對身體很重要,很多身體的組織構造與生理運作都需要油脂,我們的人體都有細胞,每個細胞都有細胞膜,細胞膜有一半以上的成份是脂肪,如果低油飲食不吃油,細胞膜的結構就會有缺陷。
  最嚴重的是大部份的人吃的都是壞油,例如氫化、氧化的油會讓細胞膜的結構受損,產生自體免疫、癌症、過敏問題。
缺乏油脂將導致神經不穩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,甚至憂慮、焦慮和煩躁都跟油脂缺乏有關,所以要讓情緒穩定,頭腦清楚和增強思考能力,要吃好油,避開壞油。
橄欖油是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成分(Ω-9);而葡萄籽油則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Ω-6(Omega-6)),Ω-6被提到是會引起發炎的油,可參考一下這篇3與6的不同可提供身體必須脂肪酸--亞麻油酸,此成分在體內可合成長鏈的γ-次亞麻油酸,並進一步合成前列腺素E1
「前列腺素」為體內荷爾蒙,與身體的一些代謝活動有關,缺乏時易引起一些不適症狀如經前症候群、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血小板凝集、肥胖、神經性皮膚炎、異位性濕疹、遺傳性過敏疾病、多發性硬化症、關節炎、糖尿病、精神疾病、風濕病、酗酒和幼年型過動兒。
有一部份人因體質關係或營養素缺乏、酗酒、慢性病等原因,即使飲食中攝取了足夠的亞麻油酸仍無法有效合成前列腺素,造成代謝失調,此時就必須補充γ-次亞麻油酸(月見草油中含量豐富)
 未精製的橄欖油在低溫時會有沉澱、霧狀或凝固,放進冰箱一陣子後,會呈現白色霧狀,甚至結凍(稱為冬化現象) ;完全精製過的橄欖油即使在低溫下也不容易沉澱或凝固。以下你要認得橄欖油的英文名稱:
  • pomace olive oil:精緻化橄欖油,懂英文的人可以參考一下這篇:http://www.wisegeek.org/what-is-pomace-olive-oil.htm,簡單來說這不會是好油,而且有害人體!
  • pure olive oil:特級橄欖油,常見!
  • extra virgin olive oil:初榨橄欖油,保留橄欖的原味,更能直接飲用,適合炒、涼拌使用!
以上三種為市售常見,除第一個以外,其它都能廣為使用,詳細內容請見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andyshow/17823583


↑其中苦茶油有分等級,以500ml來說,價差從1600到400多都有(不同的取油方法),記得選第一道冷壓有薄膜者,並現場選購尤佳,這樣的油才能油炸,不然都只能水炒或涼拌!!


↑這款是日本進口全聯在賣的芥花籽油。無其它添加物!!

※市售的酥脆餅干添加了許多的品質穩定劑,如:乳化劑、酥油、精製棕櫚油、白油,這些油脂容易造成反式脂肪,人體無法排出,就算食品標示上有寫反式脂肪為0者,也請不要相信,因為食管局法規規定,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0.3%,標籤可標示為0.....

↓以下為香港、美國法規,台灣也不例外!


留言

廣告